A: SQFT (平方英尺)
A: 别墅,联排,公寓等。
A: 温哥华e家网立足温哥华地区,面向加拿大和中国,提供地产信息
出国长途飞行,累得腰酸背痛比较常见,但76岁的杭州王大伯飞抵加拿大温哥华的第二天,左眼突然看不见了。
在经历了4个月周折的异国就医之后,由于左眼视力仍只有光感,他选择回国,以求奇迹。
王大伯的眼睛到底是怎么了?外出旅游如何防止突发的眼疾和意外?浙医二院眼科主任姚克教授为大家梳理了8条备忘录,春节准备出游的中老年人一定要记好了。
长途飞机坐着没活动
大伯视网膜血管破裂
记者在浙二眼科中心姚克教授诊室门口,见到了王大伯。他和记者说了自己这段时间以来的糟糕遭遇——
去年6月,王大伯坐早班机从杭州飞温哥华,在青岛转机。整个航程快20个小时。航班上,他选了一个靠窗的位置,想好好看看风景。旁边的旅客很快睡着了,他为了不打扰别人,他几乎没站起来活动活动。
王大伯说,自己身体还不错,下了飞机,扭扭腰、摆摆腿,有点僵了的身子骨也就舒展开了。
意外发生在第二天中午。当天吃完午饭,王大伯把前一天的衣裤拿出来洗,洗了一会儿,左眼感觉有黑影。难道累着了?他赶紧坐下来休息,过了三小时,情况没有好转,“然后左眼就看不见了”。随后,他到温哥华一家社区医院就诊,医生怀疑是视网膜脱落,为他立即预约了当地眼科专家,“不及时处理,很可能没法恢复视力”。
王大伯很紧张,“三天之后才排到队做了眼科B超,证实是视网膜血管破裂了”。
这个意外与王大伯坐长途飞机有关。因为,王大伯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并患有高血压,在飞机上相对狭小的座位上久坐,血液循环不畅,血压突然升高,导致视网膜血管破裂。
一周之后,王大伯好不容易在温哥华约上并完成了左眼玻璃体切除及眼底激光手术,术后第二天,左眼能看到光,他很高兴,但很快情况不对劲了。
“过了一个多月,左眼还是只能看到光,根本看不清东西是什么样子。我原本是轻微白内障,术后晶状体更浑浊了,医生说白内障加重,需做第二次手术。”对此,王大伯拒绝了,并最终选择回国就医。
幸运的是,在杭州的手术治疗成功了。前天上午,王大伯复诊视力,“三米开外的海报标题看得一清二楚”,恢复到0.8。
即使是成人,在乘坐飞机的时候也应该注意自己的健康状况。据报道,飞行12小时以上“经济舱综合症”发病率大概在千分之五左右。
医生提醒,乘飞机时间过长时,容易引发“经济舱综合症”,尤其是一些有糖尿病、脑梗、心血管等病史的高危人群。
经济舱综合症是由于一般经济舱的座位非常狭小,再加上飞行期间,不断吸入重新过滤的干燥空气,而使得血液变得浓稠,因此产生血栓塞。
严重的引发呼吸困难,甚至是造成中风或死亡的现象。
你可能遇到过这种情况,上飞机前还穿的下的鞋子,下飞机时脚肿得都快穿不上了。
这就是久坐于狭小空间而引发的下肢浮肿。双腿被迫弯曲,下肢血液回流受阻,双脚就会逐渐变得水肿。
而可怕的是,伴随着下肢血液回流不畅,血液流速度也会变缓慢、淤积、凝固,形成深静脉血栓的几率大大增加,这才是所谓“经济舱综合症”的罪魁祸首。
以下人群特别容易患上此病:
1、“低度危险因子”,包括40岁以上、糖尿病、高血脂症、肥胖、3日内接受手术如内视镜、皮肤科、眼科手术。
2、“中度危险因子”有下肢静脉瘤、口服避孕药、产后;
3、“高度危险因子”包括急性肺动脉栓塞的病史或家族史、先天性血栓形成体质。
如果在旅途中或旅途结束后出现下肢疼痛、肢体明显肿胀的情况,应尽量避免活动,抬高下肢,等候医生处理,避免血栓脱落栓塞肺动脉。
如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应立即呼救求医,以便能得到及时救治。
国庆中秋就要到了,在这里祝大家旅途愉快,平安健康,欢乐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