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房产资讯

房市太热?新任大温哥华地产局主席如此说

温哥华e家 | 2016-04-12 18:21
大温哥华炙热的房地产市场引来媒体对地产经纪炮轰不断。地产局每天都要应对媒体的采访,大温哥华地产局新任主席Dan Morrison在他“登基”的第一个24小时接受了15家媒体的采访。

主席说:”我们多次重申我们对公众的承诺,如果某个地产经纪做错了什么,让我们知道,我们会做慎重调查。有些媒体的工作是可见的,有些却不是“。


日升夜涨的房价已经引起了情绪反应。基于此,某些媒体开始呛声不断。媒体谴责有钱的国外投资家、合同转让、或者新移民逃税,认为这些是当今房屋可负担问题的根本原因。


我(主席)不太苟同。与此相反,房屋可负担问题的根本在于越来越多的人想在这里生活,而我们没有足够的房子供应。这才导致房价上涨。


解决问题的答案是保证供应,但是,我们受限于:北面是山、西面是海、南面是美国。这种现实状况下,只能牺牲独立别墅的供应来增加高密度房屋(比如:城市屋主和公寓)来应对。


我们这里房屋可负担性问题的挑战是复杂的,不是一个方案就能解决。问问伦敦、纽约或旧金山的老百姓,他们是否发现了解决房屋涨价问题的答案。


某些媒体想使复杂问题简单解决。由此,我们常常看到媒体报道的信息既不准确又海马天空。


下面是几个例子

Here are some examples:


例子一,国家银行的某金融专家最近发声,说土豪中国投资家在2015年买下了大温哥华三分之一的房产。他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呢?他调查了77名中国投资客,其中9名回答他们在我们这里买了房产。由此,他的结论是,“粗略估计”中国人买了三分之一的大温哥华地产。


例子二,三月19日,温哥华太阳报头版列出“10个最挣钱的房屋倒卖”。地产局分析家发现这10家房子有7家不是“倒卖”,而是重建再卖。更甚者是他们将一个后巷房也纳入进去了。说这些是即刻倒卖、快速盈利来误导。


例子三,媒体多次引用2015年8月某地产公司报道,说过往一年(2014)中,温哥华价值3百万以上的房产,70%卖给了来自和中国大陆有联系的人。这份报道错失了这样一个事实:2014年,3百万以上的房产占温哥华房屋总销售的5%,而2011年统计,29%的温哥华市人认可自己祖籍是中国。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1460号

工信备案号:沪ICP备15001774号